张謇与兴学
发布者:王飞 发布日期:2022-10-28

张謇经历了私塾读书、科场应试、书院讲学等多种读书学习的方式,既在科举应试中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又对科举制度心生不满,转而支持创办新式学堂,并对兴办学校产生了强烈愿望。

张謇认为,立国、富强、启智等在于人才、在于立学,他这样说道:“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 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他敏锐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实业教育,富强之大本也”,“教育所以开民智”,“故兴学为要中之尤要”,“苟欲兴工,必先兴学”等, 力主发展新式教育。1898 年张謇为翁同龢拟京师大学堂办法,为了助推清朝政府的“新政”,在 1901 年撰写了《变法平议》,对废除科举、普兴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构建层级不等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等新学建设进行全面规划。1903 年张謇东游日本 70 多天,对日本的现代教育进行深入的考察,心中形成了创办新学的宏大计划和缜密思路。

甲午战争后,张謇退居家乡兴办实业,为的是以后能够有钱办学校,办学校要有师资,因而要先办师范,办实业要有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要办实业学校, 这些都构成了张謇的“实业教育链”、价值链。张謇于 1902 年筹办通州师范学校,迈开了兴学的笃实步伐,前后投入 400 多万两白银个人资产,创办了 30多所学校,其中,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就达 10 余所。在他主持和影响下,南通地区次第兴学,创办学校多达 370 余所,构建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门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类型与层次,工学、农学、商学、医学、金融、水利和交通等不同学科与专业,构成有序而相互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他的办学热情之高、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投入之大、影响之广、效果之好,以及体系之完备、发展之持续,在当时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

1652859175138.png

1908 年,张謇创办了通海五属公立中学校,次年学校开学。1913 年改为省辖, 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后长期使用的校名为南通中学。图为南通中学外景 

张謇亲自创办、倡议和资助创办的学校众多。民立通州师范学校,1903 年 4 月 1 日开学,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1912 年 11 月江苏省因“通海一带尚未有省立师范”,于是改称“江苏省立代用师范学校”。1912 年 3 月, 张謇、张詧以私资创立“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1913 年新建医院(后称“附属医院”)为学生实习之用,1927 年医学专门学校改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1912 年 4 月张謇兄弟在大生一厂创办了“南通纺织染传习所”,次年改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28 年纺科与医科、农科合并组成“私立南通大学”,1930 年改名为“私立南通学院”。张謇兄弟创办的其他学校还有:长乐镇国民初等小学(1904 年创办)、南通女子师范学校(1905 年创立)、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05 年招生)、唐闸实业公立艺徒预教学校(1905 年筹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08 年创办,1927 年改称江苏省立南通中学)、私立甲种商业学校(1914 年创办)、女工传习所(1914 年创办)、私立实业敬孺中学(1919 年开学)、伶工学社(1919 年兴建)等。

张謇办学的特征是,面向贫苦百姓子弟,而培养的学生也大都是一线技术及其管理人员,因为张謇意识里反对学生有谋官之思。张謇在办学过程中多次“鬻字助学”,因为常常遇到经费短缺问题,常以深厚的书法功底为育婴堂、盲哑学校等“鬻字”,通过书写售卖楹联等方式,筹款助学。张謇关心学校的日常事务,亲自与总务后勤人员一起检查教室的桌椅高低、灯光光线如何和教室标牌是否钉得牢固等,事无巨细, 一一过问。他参加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开学和毕业典礼,发表演讲,语重心长。他还为数十所学校拟定、题写校训,为多所学校撰写校歌。并且,张謇亲自担任学校校长。难能可贵的是,张謇还亲自写信为学生就业而推荐工作岗位。


浏览人数

0513-59005965

zhangjianqyjxy@163.com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星城路268号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