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旅游
发布者:马斌 发布日期:2022-10-28

张謇的旅游经历不胜枚举,他日记里就有他从 20 多岁到 70 多岁无数次游历的记载,就在他逝世前的几个月里,仍然还有“同游东奥山庄”“约客我马楼观烧”“端午饷客泛舟”等许多日记。张謇自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旅游,时常相约外出览胜。1874 年农历正月,张謇与范当世游览狼山,同年农历二月,张謇去通州金沙扫墓后, 来到观音山欣赏夜色,赞叹夜景好美。张謇还与数名好友同游驰名江南的南京栖霞山,虽然山势陡峭,但奇峰美景还是让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欣喜若狂。

张謇在他的《日记》里,除了描绘他所到地方的山川景色外,还详细地记载了他行程的艰难险阻,游程中既有险象环生,又有盎然趣味。当然,并不是每次出游都能令人心旷神怡,也有使人感伤和懊恼的。张謇 23 岁时,因思念父兄,旅途上难免怅然若失, 而由于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及风雨交加所带来的旅行不便,也让人无奈和苦恼。

张謇出游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应该算得上远赴日本的“东游考察”。张謇于 1903 年的 4 月 27 日晨七时登上日本邮船“博爱丸”东行。一踏上长崎的码头,张謇顾不上欣赏岛国风光,就寻访学校和工厂, 经过马关、神户、大阪、西京、名古屋、东京、横滨、青森、函馆、室兰、札幌等 20 多个大小城市,参观了京都染织学校等 35 处教育机构和札幌垦殖场、织物株式会社、日本造币局等 30 多个农工商单位,8 次进入大阪博览会场,游览了机械馆、工业馆、水产馆、动物馆、通运馆、水族馆、参考馆等。张謇每到一个地方,坚持每看必问,每问必记,每记必思,分析和思考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到六月初四回国,张謇共进行了为期 70 天的考察游历,并将访问期间的日记编辑付印,题为《东游日记》。

张謇的出游,并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在欣赏山水风景的同时伴着读书、访友、茶叙、作诗、题字, 确实是真正的文化之旅。1901 年张謇抵达常熟拜访老师翁同龢,与友人同游福山并等候渡江,临行前与翁同龢为缩景碧玉十三行画册题诗,洋溢着师生之谊、山河之情和文人之韵,可谓心有灵犀。旅途的车船上、客栈里,都是张謇读书写诗的好地方。张謇不但喜欢旅游,而且将旅游观光与事业考察结合起来,与南通的城市建设和经营结合起来,因而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南通旅游文化。

张謇十分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建设。张謇对南通“一城三镇”的总体布局,就是将濠河环绕、树木茂盛的古城区建设成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将运河穿行而过的唐闸镇建成工业区,将长江岸边的天生港镇建成港口区,将山水相映的狼山镇建成天然风景休假区。值得一提的是,张謇特别重视公园的修建,以作为民众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除了城市交通运输设施、商业金融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旅游观光设施、公安消防设施以外,张謇还特别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使得附丽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亮丽的文化色彩。张謇希望通过地方自治的各项措施,以建立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勤勉的“新世界”,展现于国内外游人面前。民俗民风的改善,使南通成为吸引游人前来览胜的重要原因。南通不仅是名人学者争相参观考察之地,更使一批批中外普通造访者游兴大增,以至于张謇在上海《申报》上刊登启事,要求前来参观者预约,以便能够安排接待和食宿。

浏览人数

0513-59005965

zhangjianqyjxy@163.com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星城路268号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