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出席会议的对象有国有企业负责人,有民营企业家,有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管理人员。在七位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当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篇讲话的单行本。在四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并没有选入,而这次在两卷本《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收录了此文。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再学《在企业家座谈会的讲话》一文,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和完整理解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这次座谈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企业家为会议名称和出席对象,习近平第一次就企业家精神作出系统阐述,由此正式提出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也是第一次公开赞扬张謇等五位企业家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2021年9月,企业家精神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46种)。企业家精神两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这一重要讲话里,习近平作分析、阐述,提要求、希望,树典范、榜样,既精辟深刻,又语重心长。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篇光辉文献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就是首次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学习和理解企业家精神,我们发现,企业家精神五个方面与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是完全相通的,具有逻辑一致性、高度契合性、内在联系性,所以,企业家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话题,弘扬企业家精神既是工商界和企业家群体的话题,也是全社会的话题。时过三年,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在《习近平著作选读》中进一步学习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深刻领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激发、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一新时代命题,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力量,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习近平强调指出:“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鸦片战争后,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激烈碰撞,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国破家亡之祸时时笼罩在中国人的心田,人们担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波兰、印度、埃及或者罗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一大批仁人志士苦苦寻觅救国的良方。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主体。爱国主义可以说贯穿张謇等“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一生。从“救”国到“兴”国,从我国出现现代企业到发挥更多更大作用,从落后于时代赶上时代到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和企业家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创造了宽阔的生存空间和快速发展的成长舞台,同时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为我国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巨大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45年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他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指出:“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企业家。”可以说,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滋养和生动历史教材。
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带头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命运、国家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把民族富强、民族复兴置于崇高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实业报国、实干兴邦,按照争创一流的目标,办好一流企业,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推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强调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强不强,是最终衡量能否真正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最重要标准。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一般的企业经理并不能被称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有创造性思想和创新性业绩并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领导者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企业家。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中更追求社会价值。创新引领民族进步,科技推动国家强盛。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号角,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先锋,他们必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的民众基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人群和精英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各方面各领域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紧紧依靠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的巨大作用。创新的生力军是企业,企业的主力军是企业家。作为生力军的企业和主力军的企业家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领企业发展、引领全社会创新发展的,无疑正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时代方向、勇做时代弄潮儿而堪称先进和优秀的企业家精神。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发展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加深认识并生动实践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要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主体,企业家活力和才能就体现在带头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上。创新能力强才能强基固本,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更高地举起科技创新的旗帜,积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善于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习近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诚信是企业家做人的基础,也是企业家做事的基础。
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中央提出了“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张謇在诚信缺失、法治缺乏的年代尚能清醒地认识到诚信和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带头践行,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进一步做诚信的模范、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企业家应有的力量。
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习近平强调指出:“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这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到2019年底的统计,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以民营经济为例,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介绍,我们有个“56789”的说法: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了80%,全国城镇就业数是4.25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数3.4亿,这就是80%;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对新增就业的占比贡献超过90%,贡献非常大。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应当承担更大、更广、更多的社会责任。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说,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当好“企业公民”,饮水思源,回报社会,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在《在慈善中积累道德》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又强调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浙江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应以“兼济天下”的精神,更加主动、勇敢的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以自己的爱心和善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多次在地方视察调研中讲到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在江苏南通视察调研时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带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带动大家一起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成为为社会做贡献、受人尊敬的能人志士。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习近平强调指出:“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关乎成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企业家必须见贤思齐,拥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能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全面促进消费,又能提升搏击世界经济能力。中央提出了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求,提出并明确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工商界和广大企业家应当以春笋破土前的坚定,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进一步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重视统筹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勇敢地到国际市场、国际舞台大风大浪中锻炼能力、经受考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挺立潮头,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