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者,教育之所藉以转移者也。是以数千年之国髓,传于经史。五洲各国进化之程度,佥视新书出版之多寡以为衡。”张謇认为,一个人在30岁之前应该是读书时期,30岁至70岁之间,是做事时期,70岁之后,则又是读书时期。其实,张謇在做事时期,仍未离开书籍,读书贯穿了张謇的一生,他也是因为读书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典范。更何况,张謇参与社会实践相当于读了一部“无字之书”。
一个人,一本书,共同学习,成就梦想。“企业家的书单”,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成功企业家们都在读什么书,一起学习一种方法,汲取一份力量,耕耘一份收获。
《偏见的本质》
作者: 【美】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译者: 徐健吾
书籍内容介绍:
社会心理学一代宗师、人格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无与伦比的鸿篇巨制,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匠心翻译。如果你想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个体、群体以至国家或民族之间为何嫌隙不休、冲突不断、仇恨四起,乃至发生暴力斗殴、恐怖袭击、血腥战争、种族屠杀,那么这本书绝对是最佳选择。尤其在当前这个时代,它更能让你深思,为何人类彼此包容如此之难,但却又如此重要。小至审视琐碎的日常,大至放眼纷争的世界,本书都能给你醍醐灌顶的洗礼。
这是一部既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又闪现着人本主义光辉的不朽杰作。奥尔波特把可观的各类资料井井有条地安排在一起,并将它们清晰而富有激情地组织起来,分别对偏见产生的社会思维、社会群体、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基础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偏见的获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对偏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创造性地从人格结构的角度对偏见的成因进行了追溯,最后上升到社会政策层面提出了偏见治理的路径。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开创性著作,为后来的学者讨论和理解偏见开辟了一片天地,为偏见研究设定了界域。它在社会心理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毫无争议的崇高地位。
企业家赠言
赠书学员:陈 刚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凡有人想到之处,必有人到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