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平:学习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 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②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22-10-28

红色高端建党周年祝福公众号推送首图.png

黄正平

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张謇企业家精神的五大核心要义

第一,爱国情怀方面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仁人志士们苦苦寻觅救国强国的良方,张謇无疑是其中勤勉而杰出的积极探索者和生动实践者之一。事实上,爱国不仅是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张謇认为,爱国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具体活动之中。他在《垦牧乡志》中表示,“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作为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熏染的一代儒商,张謇立足于家乡南通,从实业出发,全方位经营地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全部的心血。

第二,创新精神方面

VCG211309947685.jpg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这是胡适对张謇的评价。今天我们仍能看到张謇所开创的诸多举国第一、全国之最:南通博物苑——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民立中等师范学校;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通海垦牧公司——全国第一个农垦股份制企业;南通盲哑学校——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大生纺织企业集团——中国最早的民营资本集团……由此可见,正是张謇这样的开路先锋,引领着中国早期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现代转型。

第三,诚信守法方面

现代社会基于契约的诚信,就不再仅仅是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张謇对于诚信的提倡并未局限、停留于个人道德范畴,而是将之与现代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张謇提出“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非常注重企业信誉,自觉诚实履行契约,即使资金周转困难,也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决不食言。在纱厂创办初期极端困难之时,张謇也未曾考虑过失信,甚至做好了一旦无花可纺停车闭厂的最坏打算,也不能失信于人。他还曾恳切地嘱托财务负责人,对于前来结账之人,立即核实结清,应该偿付、应该索要的账目不可稍有含混。民国初年,担任农商总长的张謇积极进行经济方面立法工作,试图推动信用制度建立,倡导依法经营,信守法律。

第四,社会责任方面

张謇从小熟知农业之艰难,对劳动人民疾苦耳濡目染,加之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可以说与生俱来就具有民本思想。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作为一代儒商,一步步从艰辛走向成功巅峰的民营企业家,张謇既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也通过自己的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作不懈努力。他通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多种途径,多领域、深层次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体现了其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全社会作贡献、为当政者担责任的思想。

VCG211290808646.jpg

第五 , 国际视野方面

张謇曾在江苏省咨议局大会上说,“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情,就要有一个省的眼光,办一个省的事情就要有全国的眼光,办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有世界的眼光。”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张謇具有全球视界,始终关注着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善于从世界大势中寻找贫弱的中国、偏狭的南通可能多的发展机遇,发现可以用来借鉴的理念和经验。张謇时代的南通,地处偏僻,人们思想一贯保守。张謇作为先觉者,在南通开启近代化进程时,已经意识到不能做“闭门”生意。同时,他还创办商业学校和各种专修班,培养出大批“开门商战人才”。

(未完待续)


浏览人数

0513-59005965

zhangjianqyjxy@163.com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星城路268号

226000